歡迎訪問山西雙良再生能源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官網!

新聞資訊
為用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周到的服務
《“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是在我國全面落實“雙碳”目標要求,穩步推進“十四五”規劃,能源革命戰略實施進入新階段的背景下出臺的,具有重要時代意義?!兑巹潯逢P于能源表述及目標涵蓋范圍廣,涉及化石與非化石能源所有領域,是能源發展規劃的“集大成者”;《規劃》關于現代能源建設發展路徑針對性強,精準到位,與目標形成有效銜接?!兑巹潯返某雠_對于我國新形勢下的能源轉型及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規劃》關于現代能源體系的內涵及界定
《規劃》未就現代能源體系給出具體定義,但從《規劃》中有關“我國步入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新階段”、“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發展目標”的系列表述中可以把握其基本脈絡。
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新階段分別從能源安全保障進入關鍵攻堅期、能源低碳轉型進入重要窗口期、現代能源產業進入創新升級期、能源普遍服務進入鞏固提升期四個方面予以解釋和說明;《規劃》編制指導思想及基本原則重點強調了“保障安全,綠色低碳”、“創新驅動,智能高效”、“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民生優先,共享發展”四個方面。
通過對比可以看得出來,《規劃》關于構建現代能源體系階段的劃分以及《規劃》編制基本原則的出發點是完全一致的,其中的關鍵詞就是安全、低碳、創新和服務,涉及到目標、過程和服務對象。這里的目標主要指國家能源安全和事關民生的能源需求;過程主要強調了技術和管理的創新,這是實現一切目標的前提條件;低碳體現了與時俱進的時代要求,與國際接軌,與雙碳目標接軌;服務主要指滿足能源民生需求。按照這一思路定義,現代能源體系就是指能夠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實現能源安全穩定、綠色低碳供應,能夠在有效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同時惠及民生的能源體系。
《規劃》中的主要目標指標及建設路徑
從內容構成看,《規劃》總共分為九章。其中第一章涉及發展形勢與環境,第九章主要內容針對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除第一、九章之外,第二至第八章內容為《規劃》的主體內容,涉及到現代能源體系建設目標和實施路徑,具體可以簡稱“1+6”,即一套目標體系,六類實施路徑。
現代能源體系的發展目標
(1)《規劃》給出了“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
關于能源保障目標,著重強調了提升自主供應能力。提出到2025年,國內能源年綜合生產能力達到46億噸標準煤以上,原油年產量回升并穩定在2億噸水平,天然氣年產量達到2300億立方米以上,發電裝機總容量達到約30億千瓦,能源儲備體系更加完善,能源自主供給能力進一步增強。
與“十三五”末的2020年相比,能源年綜合生產能力增加5.2億噸標煤,年均復合增長2.4%,與十三五時期基本保持相同增速,其中原油、天然氣國內產量和發電裝機容量是增長重點。從能源體系科學運行角度看,僅僅強調提升供應能力是不夠的,應該在節能與提升能效方面同時有所作為?!兑巹潯诽岢?ldquo;十四五”時期單位 GDP 能耗五年累計下降13.5%。
關于能源低碳轉型,著重強調了通過提升非化石能源比重降低碳排放?!兑巹潯?/font> 提出“十四五”時期單位 GDP二氧化碳排放五年累計要下降18%,具體的實現路徑依然是能源轉型,重點是促進非化石能源發展?;茉辞鍧嵒靡部山档吞寂欧?,但考慮到CCS/CCUS技術及項目推廣目前僅處于示范階段,在“十四五”時期對減排的貢獻可能相對有限,所以重點還是集中在非化石能源發展方面。我國提出到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面臨煤炭依然是主體能源約束,發展非化石能源是必須硬闖的一道關。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占比是15.9%,到2025年達到20%,到2030年達到25%,2030年較2020年有近十個百分點的增長硬約束,因此“十四五”時期不能放松。
關于創新發展,主要強調了新技術的應用與研發?!兑巹潯诽岢鲂履茉醇夹g水平持續提升,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安全高效儲能、氫能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減污降碳技術加快推廣應用。能源產業數字化初具成效,智慧能源系統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十四五”期間能源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加7%以上,新增關鍵技術突破領域達到50個左右。
由于實現能源低碳轉型目標的重點集中在非化石能源方面,因此能源技術創新發展首先強調了新能源技術、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以及與之相關的儲能及氫能技術研發;其次強調針對化石能源的減污降碳技術研發及應用;再次是支撐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數字化及智慧能源系統建設技術??傮w看,未來關于技術研發的重點與方向與現代能源規劃發展重點保持了高度一致性。
關于服務民生,著重強調了人民生產生活用能便利度和保障能力提升。強調電、氣、冷、熱等多樣化清潔能源可獲得率顯著提升,人均年生活用電量達到1000千瓦時左右,天然氣管網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城鄉供能基礎設施均衡發展,鄉村清潔能源供應能力不斷增強,城鄉供電質量差距明顯縮小?!兑巹潯坊谌嗣裆a和生活用能便利度和保障程度提升,重點強調了天然氣管網、基礎設施建設、城鄉供能基礎設施、城鄉供電質量差距縮窄幾個關鍵問題。
(2)《規劃》對中長期發展目標予以展望
《規劃》提出到2035年,能源高質量發展取得決定性進展,基本建成現代能源體系。這一時期國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綠色生產和消費模式廣泛形成,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在2030年達到25%的基礎上進一步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成為主體電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取得實質性成效,碳排放總量達峰后穩中有降。
這里突出了幾個關鍵節點,一是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25%的目標在2030年得以實現,之后進一步大幅提升;二是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取得實質性成效,碳達峰后排放量下降。非化石能源占比與碳排放總量在2030年的時間節點形成“一升一降”呼應關系,非化石能源占比提升對減排做出巨大貢獻。
《規劃》從六個方面涉及現代能源體系建設路徑
目標明確之后,《規劃》繼續現代能源體系建設路徑做出安排,體現出發展邏輯的一致性。路徑具體包含增強能源產業鏈安全穩定、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優化區域產業布局、加強科技現代化、提升能源產業治理效能、增強國際合作方面。路徑是基于目標明確的具體方案,這一部分內容更加具體和有針對性。
(1)增強能源供應鏈穩定性和安全性的描述主要按照“戰略安全”“運行安全”“應急安全”脈絡展開。
戰略安全主要指國內油氣安全保障,重點是國內供應能力提升,具體實施路徑是加大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常非并舉、海陸并重,做好老油氣田穩產及提高采收率等工作,力爭到2022年回升到2億噸水平并較長時期穩產。天然氣產量快速增長,力爭2025年達到2300億立方米以上。
運行安全主要強調發揮煤炭的托底保障作用、發揮煤電支撐調節作用以及重視天然氣儲備調節能力以及能源基礎設施建設。
應急安全管控主要強調技術層面的運行安全,主要聚焦重點地區電力安全保障、能源網絡安全管理以及風險隱患治理。將安全管理分為戰略安全、運行安全以及應急安全三類實現了安全管理全覆蓋,系列重點工程使得安全管理進一步落地。
(2)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主要聚焦發展非化石能源、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減少能源產業碳足跡以及節能減碳。
《規劃》提出到2025年,常規水電裝機容量達到3.8億千瓦,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7000萬千瓦左右。構建新型電力系還強調推動電力系統向適應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進,創新電網結構形態和運行模式,增強電源協調優化運行能力。
提出全面實施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優先提升30萬千瓦級煤電機組深度調峰能力,推進企業燃煤自備電廠參與系統調峰,將煤電定義為調峰電源。提出因地制宜建設天然氣調峰電站和發展儲熱型太陽能熱發電,推動氣電、太陽能熱發電與風電、光伏發電融合發展、聯合運行。
總體體現出依托火電與新能源電力協同的發展思路,未來的新能源電力系統是基于火電、核電、水電與可再生能源電力協同運行的系統。減少能源產業碳足跡主要強調了能源生產、儲運環節的提效減碳以及與生態治理的協同。
(3)能源發展布局從能源、區域以及鄉村三個維度展開。
能源維度的布局主要強調生產和輸送的布局問題,在充分發揮能源富集區戰略支撐功能基礎上,鼓勵發展分布式能源和就近消費,做好油氣和電力跨省跨區輸送通道建設。區域維度的布局主要強調了在立足區域資源稟賦,按區域能源發展實際基礎上,基于因地制宜原則提升東部、中西部能源清潔發展水平。
《規劃》針對清潔能源的發展不僅僅針對可再生能源,對于油氣、煤炭的清潔化利用也做出了系統要求。鄉村能源變革被單獨列出,足見對這一問題的重視。其中邊遠地區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與農村清潔能源保障是重點,提出在具備條件的農村地區、邊遠地區探索建設高可靠性可再生能源微電網;在氣源有保障、經濟可承受的情況下,有序推動供氣設施向農村延伸;積極穩妥推進散煤治理,加強煤炭清潔化利用。農村地區能源清潔化利用水平不高,對于碳排放控制以及冬季清潔供暖等形成重大制約。
(4)關于科技現代化科技發展規劃按照既有創新優勢發揮、前沿攻關以及示范工程思路部署安排。
關于既有創新優勢的發揮,《規劃》首先提出鞏固非化石能源領域技術裝備優勢,持續推進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技術水平和經濟性;其次提出提升化石能源清潔化利用水平,實施陸上油氣勘探開發和煉化技術攻關。
《規劃》在科技創新方面首先提及非化石能源相關的技術研發,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將儲能及氫能等新興領域列為前沿攻關對象,其中儲能方面突出標準和支撐安全和經濟性的技術攻關方向,氫能方面著力攻克可再生能源制氫和氫能儲運、應用及燃料電池等核心技術,力爭氫能全產業鏈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儲能和氫能是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重要內容,《規劃》對此予以高度重視。
此外關于能源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推進能源產業基礎設施數字化、能源智慧平臺建設。針對上述研發領域的成果轉化和應用,《規劃》提出建設一批科技示范項目的思路和具體安排。
(5)治理效能提升以市場機制建設為重點,旨在通過市場化改革激發市場活力,提升能源體系運行效率以加快現代能源體系建設步伐。
治理效能提升核心是推動市場化建設,依托高標準能源市場運行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能源現代化水平?!兑巹潯诽岢錾罨娏?、油氣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深化能源領域“放管服”改革,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加快現代能源市場建設,完善能源法律法規和政策,更多依靠市場機制促進節能減排降碳。
關于能源主體,《規劃》強調能源領域主體多元化,支持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進入負面清單以外的能源領域;優化能源產業組織結構,建設具有創造創新活力的能源企業;依托市場機制優化支持能源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關于現代化市場建設,《規劃》重點強調能源價格市場化改革,依靠科學的價格機制合理引導資源流動,構建開放透明的全國統一的能源市場。關于能源治理制度建設,強調依法推進能源治理,強調政策協同保障和市場監管。
(6)關于推進國際合作,強調通過參與全球能源變革和能源治理實現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
《規劃》提出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堅持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能源開放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這里能源安全的核心依然是油氣。
《規劃》提出“鞏固、增強”,鞏固拓展海外能源資源保障能力。持續鞏固推動與重點油氣資源國的合作,以油氣領域務實合作促進與資源國共同發展。增強進口多元化和安全保障能力,鞏固和拓展與油氣等能源資源出口大國互利共贏合作。增強油氣國際貿易運營能力,加強跨國油氣通道運營與設施聯通,確保油氣安全穩定供應與平穩運行。與相關國家加強溝通協調,共同維護能源市場安全。
從《規劃》看現代能源體系的特點
能源安全是現代能源體系的“基石”
端好能源飯碗,保障能源安全始終是我國能源體系建設的重點與核心目標?!兑巹潯犯叨戎匾晣鴥饶茉刺貏e是國內油氣的生產與供應能力提升,制定了油穩氣增的目標;同時提出借助“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加強與油氣資源國的合作,在共同發展的前提下實現我國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這一思路過去在實踐,當前還在實踐,今后會一直持續下去。
《規劃》還提出加強與石油消費國的交流,此舉對于消費國“抱團取暖”應對油價波動也是必不可少的。除油氣之外,《規劃》強調了大力發展新能源,強調了煤炭清潔化利用,保障能源安全的思路和選擇更加多元。
減碳降碳是現代能源體系建設的長期基本遵循
《規劃》出臺時間節點是在我國“雙碳”目標提出之后,考慮到能源結構轉型對減碳降碳有決定性影響,因此《規劃》將確保能源安全前提下的能源轉型視為重要目標任務。
其中發展非化石能源是通過結構變化實現減碳。相比于化石能源清潔利用,非化石能源比重提升途徑減碳效果及力度應該最大最明顯。但是考慮到能源結構轉型總體漸進性以及穩定性剛性約束特征,化石能源的清潔化利用也被《規劃》高度關注。
《規劃》提及要大力提升煤炭及油氣等化石能源生產開發利用的低碳化水平,重視煤炭清潔化利用,加大化石能源與非化石能源開發利用的協同發展力度,旨在通過化石能源的穩定性支撐非化石能源的發展舞臺的拓展,能源轉型以及現代化能源體系建設的基本遵循是減碳降碳?!兑巹潯诽岢龅?/font>2030年基本建成現代能源體系,減碳降碳的過程要一直持續下去。
化石能源與非化石能源有著平等的發展機會
非化石能源要大發展,但并沒有因此剝奪化石能源的發展機會?!兑巹潯诽岢鐾ㄟ^市場化機制建設有效配置資源,支持非化石能源發展,同時鼓勵化石能源清潔化開發利用,并沒有厚此薄彼。目前政策對非化石能源支持力度較大,但化石能源開發利用商業模式成熟,若從市場競爭角度看,互有優劣,但各自發展的機會是均等的。
未來不同能源行之間肯定會存在競爭,只要能在競爭中勝出,無論是化石能源還是非化石能源都是應該受到肯定的。聯想到雙碳目標剛出臺之際,國內一些地區去碳政策執行力度較大,不同程度出現“運動式減碳”,造成之后能源供應緊張?!兑巹潯穼ΜF代能源體系中的各個成員均給予發展機會和空間。
能源保障供應與節能提效現代能源體系的基本抓手
現代能源體系建設的重頭戲是供給側改革,能源發展布局從區域、能源兩個維度的安排都是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社會需求變化展開;科技創新也是圍繞能源產業如何提質增效;治理能效的提升目的在于通過高效的價格導向、科學的監管合理引導資源流向,促進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產業布局形成。
《規劃》同時提及提高能效以及降低單位GDP能耗的發展目標以及相關要求和舉措,與產業變革形成“一增一減”“供需雙向發力”的呼應機制。如果只重視上規模而不控制能效勢必造成資源浪費,有失均衡。但比較而言,推進供給側改革實現現代能源體系的任務更重,其中提升非化石能源比重任務迫切。
版權所有:山西雙良再生能源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晉ICP備12007302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