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山西雙良再生能源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官網!

新聞資訊
為用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周到的服務
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內容包含范圍非常廣,對于能源產業今后的布局也將產生深遠影響。
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
利好新能源各產業
與以往不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特別強調了能耗強度考核的要求,提出:“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核,并留有適當彈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
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制度,有利于形成能源消費總量倒逼機制。新的經濟形勢下,要由能源保障供給轉變到科學調控能源生產和消費總量,發揮能源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和反作用關系,通過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形成倒逼機制,推進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產生好的經濟效益、節能和減排效益,促進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
能耗過高影響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要減低能源強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主要是控制化石能源消費,這有助于我國調整產業結構,推動能源開發利用方式變革。
對于光伏產業來說,可謂重大政策利好。國際能源網(微信公眾號:inencom)了解到:“生產1kg高純晶硅需要耗電50kwh左右,硅料拉棒、切片環節需要20-30kwh,制造電池、光伏玻璃、生產鋁合金主輔材等環節共計耗能20kwh左右。整體上看,生產1kg高純晶硅并將其制成光伏系統大約耗電在100kwh。”
雖然比起之前300千瓦時一公斤的高能耗已經降低了三分之一,但總體看來,能耗問題依然不能忽視。由于能源總量控制要求各個省份控制甚至減少能源消費數量,各個行業都想多搶一些能源消費量的份額,競爭非常激烈。而此次政府工作報告免除了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的總量控制,可以刺激各地積極開展相應的可再生能源項目,增大可再生能源原料生產力度,對于光伏上游不斷上漲的原材料價格將起到抑制作用。讓光伏制造業的原料成本有進一步降低的可能性,因此對于像光伏、風電、儲能、氫能設備制造業來說是重大利好消息。
數據來源:華安證券研究所
此外,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清理轉供電環節不合理加價,支持地方對特殊困難行業用電實行階段性優惠政策。全面解決制造業、科研和技術服務、生態環保、電力燃氣、交通運輸等行業留抵退稅問題。”
針對制造業來說,電價和稅費降低也進一步有利于新能源制造業企業降低生產成本。
能源投資迎來新機遇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十四五”規劃,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重點水利工程、綜合立體交通網、重要能源基地和設施,加快城市燃氣管道等管網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澇設施,繼續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
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意味著加氫站、充電站、換電站等新能源汽車行業基礎設施建設有更多的機會獲得項目投資。
因為國家有計劃拿出6400億資金傾向民生領域投資,對于老百姓來說,無論是鋰電汽車還是氫燃料電池汽車配套的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都將得到緩解。
數據來源:華鑫證券
根據最新數據統計,我國目前車樁比大約是7:1,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數量依然不足,新投資將有一部分投入到充電樁領域,可以降低車樁比,為百姓出行提供便利。
另外在換電領域,僅有蔚來、北汽、吉利等少數車企在運作,對于企業來說,換電站的建設成本高企,僅靠一兩家企業難以形成規模,而國家加大這部分投資力度,對于整個換電行業來說意味著可以吸引更多企業進入,最終讓整個換電產業形成規模優勢。
對比充電站和換電站,我國加氫站的數量遠遠達不到匹配氫能源汽車大規模發展的要求,而加氫站建設成本更高,對于資金需求更大,所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6400億資金可能有一部分投入到氫能基礎設施領域,天然氣管道輸氫或者加氫站建設都將有一定規模的增量。
此外,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產業依然會獲得政策上的支持,雖然說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已經持續多年,但從政府工作報告的內容看,至少今年對于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政策不會取消。
有序推進“雙碳”目標將改寫各能源命運
政府工作報告中最重要的一點是關于有序推進雙碳目標的計劃。根據內容顯示:“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推動能源革命,確保能源供應,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推進能源低碳轉型。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有序減量替代,推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推進大型風光電基地及其配套調節性電源規劃建設,提升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消納能力。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建設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推進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節能降碳。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完善減污降碳激勵約束政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對于煤炭和煤電產業來說,煤炭要加強清潔化利用,煤電廠要進一步進行節能改造和靈活性改造,煤電更側重于調峰和供熱,先立后破,意味著煤炭和煤電在沒有實現被其他能源形式替換之前依然要保留。
風電、光伏大基地建設已成定局,國家要在今年重點推進,并且相應的電網也會為了容納更多的新能源發電進行升級改造,新能源發電整體的裝機量將會取得突破性增長。
國際能源網(微信公眾號:inencom)獲悉,新疆、內蒙古、青海、甘肅、寧夏、陜西等省份,面積廣闊,風能太陽能資源富集,技術可開發量占全國比重60%以上。2021年10月中下旬,內蒙古、甘肅、青海、寧夏4省區集中組織開工了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主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總規模近3000萬千瓦,拉開第一批裝機容量約1億千瓦項目開工序幕。
今年再提風光大基地建設,根據測算,2022~2025 年風電和光伏每年大約需要建設127.5GW,其中風電新增規模約76.5GW,光伏新增規模約51GW。從分布式能源發展比例看,今年的大基地項目規模至少要在100GW。
推進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節能降碳,有利于氫能推廣。我國鋼鐵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約占全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5%,占全球鋼鐵行業碳排放量的60%以上。利用氫能煉鋼幾乎可以實現零碳排放,對于全國鋼鐵行業來說,相應的技改工作將迅速提上日程。氫能在有色金屬開發、石化、化工方面的應用也對于相應的行業實現碳減排有積極利好的作用。
此外,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加強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行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和污水垃圾處理。”等要求,對于我國生物質能產業發展將非常有利。生物質能發電,將獲得更多更廣的原料,對于相應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極為有利。
綜上所述,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對于能源產業產生影響的布局利好新能源相關產業,有利于行業獲得更多投資,對于新能源汽車、燃料電池車的推廣和應用也有積極促進作用,對于我國一直以來發展相對之后的生物質能源產業同樣有降本增效的刺激作用。而對于油氣和煤炭的化石能源產業來說,政府工作報告并沒有不留余地,相反,為了保證能源安全,國家還要積極開發新的油氣資源,雖然煤炭和煤電要實現減量替代,但在相應的替代產品沒有確立起來的情況下,煤電和煤炭不會被“一刀切”。
基于此,全國政協委員、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提出三點建議:一、調整儲能配置政策,引導儲能合理布局。建議地方能源主管部門避免當前“一刀切”的儲能配置方式,根據區域需求提出儲能配置要求,引導儲能合理布局和有序發展,促進新能源與儲能和諧發展;二、擴大靈活性資源范疇,鼓勵儲能靈活配置模式。建議地方能源主管部門擴大靈活性資源布局范疇,因地制宜地鼓勵儲能靈活配置模式,改變當前普遍以電化學儲能應用模式為主的配置要求;三、建立新能源配置儲能市場機制。建議結合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需求,由國家能源主管部門統一引導,建立適合于新能源配置儲能的市場機制,鼓勵共享儲能模式,明確已配置的電源側儲能獨立儲能地位,科學評估儲能配置規模和儲能服務價值,改變當前儲能作為純粹成本投入而難以價值變現的現狀。
氫能
氫能作為二次能源,在世界能源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也讓氫能成為能源領域的“新寵”,并再次成為兩會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點評:從2020年全國兩會開始,就不斷有聲音呼吁國家出臺氫能的頂層設計。今年兩會前的2月24日和3月4日,國家能源局分別以回復政協提案的方式,披露了國家能源局會同發改委制定氫能產業規劃。但從今年兩會來看,呼吁盡快出臺氫能頂層設計仍然是主流聲音。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董事長、黨組書記馬永生建議,一是加強氫能產業頂層設計,堅持“綠氫”(風、光、水、核)原則,依托氫能產業園和化工園區建設,重點圍繞氫能交通、綠氫化工產業,引導綠氫制取、氫車應用、用能降碳、氫碳循環,超前加大高純氫制備、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布局,有序推動煤、油、氣等化石原料及燃料合理替代。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建議國家盡快制定出臺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完善頂層設計,引導產業健康發展;進一步拓寬氫燃料電池示范應用的領域、行業和區域,提高工業副產氫利用率,多渠道拓寬氫源,以更大的力度鼓勵企業開展技術創新,解決“卡脖子”難題,推動產業轉化。
版權所有:山西雙良再生能源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晉ICP備12007302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太原